<i id="jvezf"></i>

<u id="jvezf"></u>

莆田,一座神奇的城市!被全國人狂罵,但卻沒有誰能逃出它的套路

時間:2022-09-10 11:48:38 | 瀏覽:797

作者| 貓哥來源| 大貓財經01夏天悶熱,出門乘涼撿了把扇子,一看就有年頭了,上面的廣告比較有喜感。都習慣了第二杯半價,第二根半價還真沒享受過。這廣告上令人尷尬“仁愛醫院”,似乎在很多個省市都有看到,這一批同名連鎖醫院,究竟是何方神圣?這個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


01

夏天悶熱,出門乘涼撿了把扇子,一看就有年頭了,上面的廣告比較有喜感。


都習慣了第二杯半價,第二根半價還真沒享受過。


這廣告上令人尷尬“仁愛醫院”,似乎在很多個省市都有看到,這一批同名連鎖醫院,究竟是何方神圣?


這個醫院要從一個名叫陳德良的老頭說起,他是莆田系的帶頭大哥。


陳德良出生在1950年,福建莆田秀嶼區東莊鎮人,14歲就進了生產隊,承擔起養家的重任。年少的他有兩個優點,喜歡拜師,動手能力強學得快。


很快,他學會了磨剪刀、配鑰匙、補鍋等等手藝活,邊生產邊靠手藝賺外快,雖然足夠糊口,但他并不滿足。


1976年,陳德良26歲,鎮上出現一個耍把戲的師傅,村民集體圍觀表演:變魔術、打拳、耍猴,順便賣一些跌打損傷膏藥。


別小看這個,沒一會就收了一沓一沓的藥錢,陳德良動心了,拜師學賣藝賣膏藥,從此跟著師傅走南闖北過了三年。


該學的都學會了,陳德良決定出來單干。


不久,他就發現一個機遇。


當時在福建一些濕熱地帶,出現一個傳染病叫"疥瘡" ,發病的地方又疼又癢,撓了更會加劇,陳德良搞到了一個偏方:“用硝酸化水銀,十幾個小時后,水銀變成水,再加上醋,一擦就好了?!?/p>

為了賣藥,他開始在電線桿上貼小廣告,很快就有源源不斷的患者來看病,還別說,這偏方有點用處,他的名聲越來越大。


在那個物價按分來計算的年代,這偏方成本不到兩毛錢,但是每瓶要賣一兩塊,陳德良一天要凈賺三四百塊錢,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賺的錢比一個科級干部一年的收入還高,他很快就成了東莊鎮的“從醫致富第一人”。


02

沒費什么勁,陳德良就發財了,于是來了很多親朋好友找他拜師。


陳德良一共收了8個徒弟,這里面,就有日后的莆田系四大家族,年紀最小的名叫詹國團,當時才15歲:


(根據天眼查的數據,莆田四個家族掌控了民營醫院的大半壁江山)


陳德良有了徒弟之后,開始走上了擴張之路。


這時候又出現一個大機遇,由于醫生太少,當地衛生部門為了救急,響應國家號召辦了一個函授班。陳德良一聽就去報名,拿到結業證書,以及一個《莆田愛國衛生學會許可證》。


從此電線桿上的廣告變成了“福建莆田愛國衛生學會:專治皮膚病”,顯得官方了許多。


幾年時間,陳家班跑遍了全中國,每到一個城市,就在火車站附近的旅館租房間,然后集體去電線桿或墻上貼小廣告。當時除了疥瘡,有時也會遇到其他皮膚病甚至是性病患者跑來就醫,陳德良不愿意放棄送上門來的生意,就會先用疥瘡的老方子先應付著,然后派人去書店查醫書,再按照醫書上的配方去公立醫院抓藥,轉手再高價賣給患者。


久而久之,就成了包治百病的“全科醫生”:


為了見效快,劑量也加大不少。這種看書求藥的方式和隨意加大藥用量治愈率可想而知。但很多患者治不好再去找他們的時候,陳家班已經賺得盆滿缽滿,轉戰下一個城市了。


陳德良的徒弟們在這過程中表現都不錯,最突出的是年齡最小的一位——詹國團。


03

因為有了經驗,后來詹國團開始自立山頭,很快他就發現來看病的人沒有以前多了。有一天,他在小飯館吃飯,猛然看見電視上的廣告,一個大膽的想法產生了,也從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老百姓每天都要看新聞或者電影,信任度很高。不過,一條電視廣告要價上千,相當于詹國團半個月的收入,而且不保證銷售績效。詹國團決定一把梭哈,在連云港電視臺投放了第一支電視廣告,原本稀稀拉拉的看病隊伍,立馬排長龍。


電視廣告,能回本!


詹國團立刻組建了好幾支游醫隊伍,大打廣告,從皮膚病衍生到鼻炎、狐臭、風濕,甚至是淋病梅毒之類的性病,治療方法依舊是偏方和醫書。藥物幾毛錢幾塊錢一斤,賣給患者則是幾十塊、幾百塊一劑或者一瓶,暴利下,莆田老鄉們瘋狂入伙,游醫隊伍以驚人的速度擴大。


80年代中期,受騙的老百姓變多了,國家開始進行監管打擊游醫,詹國團看到公立醫院改革的機會,回莆田注冊公司,開始承包科室,依舊是選擇了老本行皮膚科、性病、婦科等科室。雖然詹氏集團沒有公開報表,但集團下承包的醫院多達數百家,員工也逐漸擴張到了幾萬人,頗具規模。


這個時候,他遇到了第一個大敵——“打假狠人”王海。


游醫把沒病的說成有病的,賣的藥也奇貴,還常常治不好。王海盯上了這個群體,調查后發現,絕大多數性病游醫來自同一個地方,莆田東莊鎮。


經過王海的曝光加上無數記者的暗訪后,全國都在報道游醫,但他們無知無畏,竟然寄匿名信威脅媒體,揚言要"炸毀報社大樓"。這一威脅,使媒體的調查和報道更加深入。全國轟動后,國家介入了。2000年,衛生部發布意見:政府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不得與其他組織合作營利性的"科室""病區""項目"……


于是民營資本撤離,詹國團也帶著億萬財產,全家移民到了新加坡。


然而,衛生部整治后,莆田系的生意卻沒有停止,他們找上不被衛生部管理的軍隊醫院,繼續“行醫”掙錢。同時,王海與莆田系的斗爭從電視廣告時代,延續到了互聯網時代:


莆田系很清楚流量在哪里,然后重金布局,吸引越來越多的患者,期間屢屢被投訴被曝光,但好像對他們的生意都沒有太大影響,2016年,魏則西事件曝光,莆田系承包科室的問題才再次被整改,百度也一度下架醫院廣告,全國老百姓紛紛咒罵莆田系醫院以及唯利是圖的百度。


但整改能干掉莆田系么?不能。


在承包科室被逐步整改的過程中,民營醫院也在興起,莆田系開始逐步將自己轉成“正規醫院”, 2013年時,莆田市常年在外從事醫療行業的人員就已超過6萬人,年營業額2600多億元,超過了西部某些省份一年的GDP。


04

其實,莆田系的廣告不止是百度一家的問題,特別有名的還有山東的各大電視臺。


2016年10月山東電視臺的一期生活幫節目當中,他們采訪了一位產婦及家人,報道公立醫院濰坊婦幼保健院在產婦體內遺留紗布“草菅人命”的節目。


而這件事情最后很快就反轉了,原來,紗布是手術后必要的搶救過程中留下,手術當時就明確告知了產婦與家屬,紗布需要留在體內半月后取出,當時產婦和家屬也簽了字。誰知道沒過幾天就不認賬,要求醫院賠償30萬元,還溜到醫院辦公室偷把病程記錄上的簽字劃掉:


接著就耍賴上訪,還找山東電視臺生活幫節目,表演自己是受害者,而生活幫節目也幫著斷章取義,將視頻剪成像公立醫院草菅人命留紗布不取的樣子。


大家可能對這個電視臺故意黑公立醫院的做法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我們仔細看看節目,底下放著莆田系的中醫不孕不育醫院的廣告。


而這家濟南中醫不孕不育醫院(根據天眼查,現在已經改名濟南神州中醫醫院)屬于個人獨資,法人代表名叫陳建新,他同時是莆田(中國)產業總會副理事長,兼山東分會會長。


贊助著節目打廣告的同時,順便抹黑公立醫院,好把老百姓吸引到自己的私立醫院去收割,這營銷思路可謂一石兩鳥。


05

在全國開滿了莆田系醫院的同時,莆田本地的莆田系醫院卻只有三家:


莆田麗人婦科醫院,莆田盛興醫院,莆田中西醫肛腸醫院。


是因為大家都是同鄉太知根知底了不好坑嗎?


莆田其實歷史底蘊深厚,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稱,據當地統計,自唐以來,涌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17名宰相,算得上以文聞名,但最近幾十年卻以造假蜚聲海內外,不知道老祖宗是不是感覺后代不肖。


開醫院的畢竟少數,那還有別的產業嗎?當然有的,那就是造假鞋。


2007年,紐約市警方在布魯克林的兩個倉庫內,查獲將近30萬雙假耐克,市價超過3100萬美元。紐約時報的記者追根溯源,發現,這些假耐克全部來自一個地方,中國福建莆田。


莆田的假鞋不是一天煉成的。


莆田的制鞋工業在70年代就開始起步了,80年代的時候,臺灣銳步鞋廠遷到莆田,開始產業化,后來陸陸續續的,阿迪、耐克等品牌也在莆田設廠,就這樣,莆田獲得了加工真鞋的技術能力,當然還有鞋樣,給別人打工掙的畢竟少,賣假鞋可是暴利啊,那就開始行動吧。


開始的時候,莆田假鞋亂真的程度相當高,再加上電商開始盛行,很是賺了一筆,但后來,經常買鞋的小伙伴們就開始懷疑自己的戰靴到底是不是真的,于是跑到虎撲之類的平臺上提問或者驗貨,有些創業者瞅準這個機會,開始做一些鑒定的服務,那時候的假鞋技術還不夠好,也常常被驗出來。


于是貓鼠游戲開始了,今天說鞋面紋路走線不像,莆田鞋廠就改工藝,明天說鞋底有色差,莆田鞋廠就調顏色,一步一步完善,沒過兩年,虎撲大神的火眼金睛已經認不出莆田鞋了。莆田鞋廠的老板甚至改口打廣告:“支持虎撲驗證!虎撲秒過!”


還有好事者把真鞋和假鞋買回去做實驗折騰,發現兩者的質量已經沒有太大差異了,甚至有些假鞋比真鞋還要抗造一些:


這一來,網上出現了一個傳說:


區分真假VANS的方法——如果不開膠,肯定就是假VANS!也是非常諷刺了。


再后來,海淘和代購興起了,一開始,很多代購還吭哧吭哧從國外背鞋回來,沒過多久,莆田鞋又把這塊市場占領了,沒辦法,價格便宜啊。鞋廠、代購聯手快遞,把發貨地改成外國的就可以了:


(異地上線的意思,就是發貨顯示地址想選哪兒,就選哪兒)


這事兒被曝光之后,很多人又驚呆了,海淘代購還是不靠譜,最后終于決定乖乖回專賣店買。


06

然而,據說有些專賣店的的莆田鞋比例也不低。品牌店有許可證,按照真鞋的價格,賣真假難辨的莆田鞋,那是更加暴利,莆田的工廠備貨也充足,新款上市之前就把樣鞋拿到手了,提前開發仿制,然后開賣。


假作真時真亦假。


發展到后來,莆田鞋的名聲越來越大,有一次,調查記者來到莆田假鞋交易中心——安福電商城——臥底,拍了很多照片曝光了莆田的假鞋產業鏈。


結果,其中一張照片上有一位名叫王華的鞋廠老板的手機號碼,據鞋廠老板說,自己的手機號迅速被打爆了——“越曝光,我生意越好”。


沒錯,人家就是沖著假貨來的,正愁沒有時間來本地看貨,新聞一曝光,就可以電話聯系直接買了。


現在,打假力度越來越大,懲罰也去越來越嚴了,莆田假鞋廠的老板們無計可施了嗎?


錯!既然地下的生意不好做了,那就直接轉換思路,索性直接開始賣“莆田鞋”。


電商平臺里,直接標明“莆田字樣”,樣式當然很潮,當然,這些鞋上沒了耐克阿迪的字樣,價格也便宜得多。


而且,當地領導還直接背書,揭秘莆田好鞋怎么出爐的。


但直到目前為止,莆田還沒有一個知名的品牌,洗白的路還很長。


07

要想改變壞形象確實非常困難,一個例子是2016年,有篇文章傳播很廣,名字叫《比承包醫院更黑:莆田人承包了中國90%的寺廟》,幾千個各類媒體紛紛轉發,口水又把莆田系給淹了。


搞得佛教協會都出來辟謠了,但是類似的文章2019年還在各個平臺廣為傳播,閱讀量還不低。


其實莆田還是有一些正當低調的生意的,比如木材。


莆田沒有林場,但是莆田人掌握了中國80%以上的木材產業,各地從事木材生意的莆田人有二十多萬,經營著八萬多家企業。


在距離莆田約3400公里車程的黑龍江邊城綏芬河,十幾萬人口里,十個就有一個是莆田的,原因無他,為了買俄羅斯進口的木材,甚至有一些木材商直接到俄羅斯承包山頭伐木。


在東南亞、非洲,甚至加拿大、新西蘭,都有由莆田木商組織的伐木隊,大的批發商在海外拿貨,一船就是好幾萬立方,一年的營業額幾十上百億。這在業內都不是秘密。


莆田的木材生意,既涉足上游,也打通了產業鏈下游,莆田的木工非常發達,給星級酒店供應紅木家具,或者做精致的工藝品木雕:


從砍樹到最終成品銷售,全部是莆田人消化,包輪船幾千塊錢一噸運回國的紅木,打成家具后能賣幾萬甚至幾十萬一套,全產業鏈給莆田人帶來巨大的利潤。


08

莆田人包輪船買的不光是木材,還有石油。


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叫林恩強,在新加坡石油業內,他外號是“林OK”。


為什么說他呢?新加坡是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每年超過5萬艘油輪,把油運進新加坡,煉好之后再運走,傳聞,這5萬艘油輪都要經過林恩強,他不說“OK”,再多的錢也辦不到。


而林恩強,祖籍就是莆田市石城村,莆田的油氣產業,也和他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從90年代開始,莆田系的商人們逐漸開始經營加油站,到2008年的時候中途能源、中能集團、中福集團等幾大民營加油站已經成型?,F在,莆田系在云南、貴州、東北等區域的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中福集團在京、津、冀、蒙、閩、遼共擁有一百多個加油、加氣站,在東北和華北各有一個大型油庫。


莆田系的加油站也時常陷入輿論旋渦,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外觀模仿兩桶油,十分山寨:


(中園石化和中固石油)


二是短斤少兩或者油品不合格:


(沙縣一莆田人承包的加油站被查證銷售劣質柴油,圖為抽檢報告)


只是這些生意遠遠不如莆田系的醫院和假鞋著名,所以提到莆田,大家自然是一臉嫌棄。


莆田為啥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其實以前各地都窮,不過莆田地處福州,泉州,廈門三座大中心城市之間,大樹底下不長草,何況三棵大樹,政策扶持力度也差點,教育也跟不少,莆田的發展自然就跟不上了,當地人想要依靠正常路徑逆襲自然就難點。


偏偏莆田狠人多,敢想敢干,一個人找到暴利的源頭,就能把整個家族、鄉鄰全都拉進去,其實很多地方的致富也都依靠領路人,不過莆田的一些生意人走的是邪道,有人還總結過莆田的生意人的一個突出特點:為了錢無道德底線,有的甚至毫無人性。


這話有點過,但也能幫大家理解為什么這些黑灰產業能在這里大行其道。


挨罵掙錢,野蠻生長的時代可能好使,就是沒辦法永遠玩下去,規則越完善空間越小,現在看來,在洗白白之前,莆田還得挨罵好多年。

友情鏈接

SEO域名搶注寶寶起名網媽媽知道幣圈七夕情人節廣州交友相親網NFT藝術品平臺大全青島旅游網美利達自行車襄陽新聞頭條網成都交友相親網時尚女性網甘肅旅游網阿瑪尼奢侈品肚皮舞培訓網山東泰山資訊網今日池州謝姓取名大全MySQL數據庫應用
莆田頭條新聞網是莆田新聞資訊門戶網站。提供莆田新聞資訊,集中發布莆田新聞、莆田市小魚網今天新聞、福建莆田昨天發生新聞、莆田旅游、莆田特產、莆田購物、莆田鞋、莆田今天重大新聞頭條新聞、莆田今天最新新聞資訊。
莆田頭條新聞網 21311.cn?2022-2028版權所有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影视_久久无码国产精品_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老年人_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